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1-11-04 [关闭窗口]

  文 王璐瑶 尹勤 朱凯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健康教育”“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流动人口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历来被视作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七普”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可以预见,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仍将是人口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常见现象。

  有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受健康意识不足等主观因素及生活、工作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易受传染病、职业病以及生殖健康、心理健康等健康风险威胁。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的需求、供给等方面,从流动人口本身的特征去评估其健康教育接受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则较少。为了解我国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笔者收集了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在流入地时间大于等于6个月的、年龄大于等于15周岁的15万余名流动人口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流动人口健康教育覆盖率和健康教育水平总体较低,健康教育服务工作仍需加强。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健康教育接受率为73.1%,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水平处于低水平者占54.5%。我国流动人口健康教育覆盖率和健康教育水平总体较低,健康教育服务工作仍需加强。在调查涉及的9种健康教育知识中,结核病防治、心理健康、慢性病防治和职业病防治的健康教育亟待加强,尤其是流动人口面临最大风险的职业病防治,健康教育接受率最低,仅为33.4%。研究结果还显示,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播途径仍然以宣传资料(纸质、影视)、宣传栏、电子显示屏以及健康知识讲座等传统方式为主,通过短信、微信等接受健康教育的流动人口比例均低于45%。

  流动人口作为促进城镇化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有待提升的状况,其健康问题容易被忽视。为促进流动人口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健康教育整体水平,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首先,改进健康教育宣传方式,除了传统媒介,更要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力量强化健康教育,从倡导行为改变着手,提高流动人口的主动参与意识与热情。同时,应根据流动人口的特征开展针对性的卫生健康服务项目,加强职业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等健康教育与服务,尤其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较低、收入水平较低、流动范围较大、流入时间较短的流动人口。

  其次,继续做好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工作,追踪服务流动人员,尤其是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更应加强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协调推进对流动人口健康服务的动态追踪。

  再次,制定并落实保障流动人口健康权益的法律法规,通过增加卫生资源供给、落实流动人口专项服务经费等方式,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全面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中国人口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