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托育服务应实现共建共享

时间:2022-12-23 [关闭窗口]

  据统计,城市中大概有1/3的家庭有托育的需求,但目前托育服务供给不足,特别是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短板。托育服务的供给和家庭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已成为影响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让0~3岁的婴幼儿获得规范化、个性化、便捷的托育服务实现“幼有善育”,是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2022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优先发展社区就业、养老、托育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社区是居民美好生活的共同体,发展社区托育,让婴幼儿在家门口就“有处可托”,可以大大提高托育服务的可及性,让家长省心省钱,从而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发展社区托育服务,需要融合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方力量,汇聚社区内外各种有形无形的服务与资源,实现共建共享。

  政府层面: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推进社区托育。2022年8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拓展社区托育服务功能,完善婴幼儿照护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这为发展社区托育指明了思路。对此,各地政府要坚持普惠优先的原则,把社区托育服务体系发展作为当前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建立健全卫生健康、发展改革等部门牵头,财政、教育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探索发展社区托育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二是加强立法工作,强化法治保障。具备条件的省份可探索将托育服务条例纳入立法计划,通过地方立法,为健全完善包括社区托育在内的托育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例如,近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从规划与建设、设立与管理、从业人员、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发展社区托育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三是紧盯家庭需求,增加政策供给。第一,要制定社区托育设施设置标准,促进社区托育设施专业化、规范化建设。第二,要制定完善社区托育服务发展规划,出台标准细化、可操作性强、能落地的社区托育设施配建办法。第三,要出台社区普惠性托育设施补助经费管理、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大对社区普惠性托育设施建设与运营的扶持力度。第四,要引导建立符合地区实际情况、各具特色的社区办托形式,如打造“一刻钟”托育服务圈、利用各类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化的托育场所、推动社区养老托育一体化服务等。

  四是加大监督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当前我国托育服务还处在发展初期,托育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社区托育更是如此。因此,卫生健康、教育等相关部门要重点从场地条件、安全管理、疾病防控等多方面对社区托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婴幼儿托育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社会层面:多方调动,扩充有效资源供给

  一是加强资源整合,完善托育设施建设。可充分调动社区内资源,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优化资源配置,鼓励社区通过新改扩建、购置、置换、租赁、与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等方式提供免费或低价场地,扶持社区普惠托育服务起步发展。同时,社区托育设施要尽量与社区服务中心及社区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功能衔接,全面发挥综合效益。

  二是引入社会力量,打造共建共赢新格局。当前在托育服务供需失衡的情况下,政府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进入社区托育领域,如支持有经验和资质的主体兴办社区托育机构,同时积极探索开发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合作办托等多种社区托育运营模式,多方扩充社区托育服务供给渠道。

  三是鼓励幼儿园增设托班,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社区内现有的公立或民营幼儿园,在幼儿养育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可鼓励条件许可、能力充沛的幼儿园增设托班,在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将现有专业的育儿服务延伸至3岁以内。

  四是加强家庭养育支持,发挥家庭养育优势。当前,家庭养育依然是社会主流的育儿方式,家庭养育可从侧面缓解托育机构数量不足的压力。因此,可发挥妇幼保健院、幼儿园等专业机构优势,通过线下宣教、线上指导等方式,“手把手”教年轻父母科学育儿。

  个人层面:积极参与,贡献个人力量

  一是鼓励和引导专业人员积极参与育儿志愿服务。鼓励和引导有经验、有意愿的专业人员开展社区育儿志愿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育儿水平。为此,可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妇女儿童之家”、托育机构等阵地,在社区内开展科学育儿课堂、父母课堂、亲子体验课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的科学育儿指导。

  二是鼓励和引导邻里之间开展家庭互助式托育服务。“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邻里精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邻里之间在有困难的时候互帮互助,有助于凝聚人心,形成和谐文明的社区环境。社区可引导婴幼儿家庭携手建立社区互助托育服务组织,平时相互交流育儿经验、分享育儿心得,邻里有需要时“伸一把手”提供临时照料,以此纾解托育难题。

  本文发表于2022年12月5日《中国人口报》理论版

  文┃廖敏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

来源:人口发展观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