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恶心,小心暴发性糖尿病

时间:2024-08-05 [关闭窗口]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张先生的病例,让我们认识了一种相对罕见却极为凶险的糖尿病类型——暴发性1型糖尿病。在糖尿病的诊断类型中,暴发性1型糖尿病如同一位神秘的“访客”,由于它发病隐匿却又来势汹汹,常常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巨大的挑战。

  01

  什么是暴发性1型糖尿病?

  说起1型糖尿病,我们常常想到的患者群体是儿童和青少年。然而在1型糖尿病中有一个特殊的亚型,叫做暴发性1型糖尿病。该病于2000年由日本学者首次报道,其主要特点包括起病急骤、代谢紊乱严重、胰酶升高、胰岛β细胞功能迅速衰竭以及糖尿病相关抗体阴性或低滴度阳性。

  与经典的1型糖尿病相比,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更晚,起病更急,病程更短,通常在1周内,患者的身体就陷入严重的代谢紊乱状态。因此早期识别、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治疗对病情转归至关重要。

  02

  为什么会得暴发性1型糖尿病?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基因、病毒感染、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和妊娠等因素有关。

  遗传易感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变异可能增加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例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某些亚型与该病的发生存在关联。

  环境因素 病毒感染被认为是可能的发病因素之一。一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埃可病毒等,可能通过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或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功能迅速衰竭。

  自身免疫 虽然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相关抗体阴性或低滴度阳性,但仍不能排除自身免疫在发病中的作用,可能存在尚未被发现的自身抗体或其他免疫机制参与了胰岛β细胞的破坏。

  妊娠相关 女性患者可能与妊娠有关,大多数女性患者的发病时间为妊娠中晚期或分娩后2周内,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03

  如何准确识别暴发性1型糖尿病?

  暴发性1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症状,此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从看似健康的状态跌入疾病的深渊,患者突然间出现极度口渴、大量饮水、频繁排尿等严重的高血糖症状,并很快出现酮症及酮症酸中毒。初诊时胰岛功能几乎完全、不可逆的丧失,部分患者可合并肝、肾、心脏、横纹肌等多脏器功能损害,严重时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患者的血清胰酶水平会升高。

  由于暴发性1型糖尿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因此早期识别并准确诊断至关重要。诊断暴发性1型糖尿病,需要记住以下几点:

  1.高血糖症状出现1周内发展为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2.首诊血糖水平≥16毫摩尔/升,且糖化血红蛋白<8.7%。

  3.空腹血C肽水平<100皮摩尔/升和(或)负荷后血C肽水平<170皮摩尔/升。

  04

  如何应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治疗可分为急性期治疗和长期胰岛素治疗。

  急性期治疗 暴发性1型糖尿病急性期应按照酮症酸中毒治疗原则给予积极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纠正电解质紊乱及保证酸碱平衡、对症及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同时要严密监测血糖、酮体、肝肾功能、胰酶等。合并肝、肾、心脏、横纹肌等多脏器损害时需抓住时机积极治疗,关注患者可能发生的横纹肌溶解及其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同时积极查找并治疗可能引发疾病的诱因。

  长期胰岛素治疗 由于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几乎完全丧失,且恢复的可能性极小,因此需终身进行胰岛素替代治疗。由于患者血糖波动较大,如条件允许可考虑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并终随身访。

  暴发性1型糖尿病起病急骤,前驱症状多样,可发生于各年龄段,进展迅速,常合并严重代谢紊乱及器官衰竭,预后不良,易被误诊为消化道、呼吸道等疾病。如出现以上类似症状,短期内出现血糖升高、酮症、酮症酸中毒等表现,请及时至专科医院就诊。临床医生需要提高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认识,及时有效筛查,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减少误诊和漏诊。

来源:保健时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