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人口形势 主动应对低生育挑战

时间:2024-03-28 [关闭窗口]

  近年来,我国人口进入减量发展、少子老龄化等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作出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等系列决策部署,为积极应对低生育挑战指明了方向。

  一、全球正在经历生育低谷,要积极应对,但不必恐慌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球生育水平持续下行。2021年,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降至1.5以下,其中19个低于1.3。受疫情的影响,2022年,世界人口发展的“优等生”芬兰、挪威也降到了1.4,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跌至历史最低水平。我国生育水平也降至极低水平。调查数据显示,“70后”“80后”再生育意愿不足,“90后”“00后”婚育年龄普遍推迟。这既有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因素的长期影响,也有婚育安排延后的短期冲击。2022年,育龄群众生育意愿为1.86,未满足的生育意愿达0.7,其中婚育现实困难、发展预期不稳、家庭价值观变化、观望等待等因素的影响占到80%以上。这些问题在最佳生育期内得不到解决,可能形成终身生育损失,导致极低生育态势长期化。

  为积极应对少子化挑战,国家出台了系列生育支持的政策,但政策效果的显现还需要时间。已经出台的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婚育问题是个体生命周期的重大决定,人口变动有自身规律,保持适度生育水平,急不得,等不得,必须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优先投资于民生保障“软基建”工程,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家庭和谐幸福、人口高质量发展等多重目标。

  二、构建积极生育保障制度,补齐人口高质量发展短板

  我国人口发展要完成历史性转变,必须对生育支持体系进行系统性重构,奠定未来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育保障基本制度。一是树立积极社会保障理念,转变对生育保障投入认知,完善财政投入绩效评价机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投资于人的回报将高于投资于物质生产。应把生育保障作为对生产要素的投资,发挥其逆周期调节功能,实现增加家庭收入、促进就业、扩大需求、推动国内大循环等“一石多鸟”的政策效果。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发长期国债,解决钱从哪儿来、往哪儿投的问题。百年变局下的大国竞争是人口整体素质的竞争,儿童早期发展投入对人口质量提升至关重要。应当对标发达国家,秉持“起点优先”的投入理念,实施“强势开端”计划,将托育服务和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建立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补贴制度、强化科学育儿指导和培训,保障所有儿童享有均等发展机会。三是稳定青年职业发展和家庭发展预期,加强生育保障基本制度建设,构建积极生育保障体系。针对影响生育的关键性因素,大力推进教育、住房、医疗体制改革,切实减轻家庭养育负担;以促进职育平衡为着力点,完善生育保险、婴幼儿照护、托育服务、生殖健康促进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着眼于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需求,实施新型婚育文化工程,加强青年婚育观引导、家庭育儿指导、儿童健康管理、青春期健康教育,探索包容性生育政策,培育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生育问题既是家事也是国事,现阶段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家庭友好的社会环境,帮助更多家庭消除生育障碍、实现生育意愿,让未婚青年想结婚、敢结婚、能结婚,让已婚家庭愿意生、生得出、生得好、养得起,实现子女膝下承欢、家庭和美、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愿望。

来源:大国人口

[关闭窗口]